楚天精品工程荟萃
Contact us

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
邮码:430064
电话:027-67120989

          027-67120996

         027-67120968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20楼2001室

精品工程

当前位置:首页 > 楚天精品工程荟萃 > 精品工程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

      一、工程概况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汉口三金潭,止于东湖梨园,线路全长16.7km,全地下敷设,设站12座,其中换乘站8座。线路全长16.7km,全地下敷设,设站12座,平均站间距为1620m,最大站间距3494m(越江区间),最小站间距747m,正线最大坡率28‰,最小平面曲线半径350m,建安投资70.2亿元。在线路起点设三金潭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座,与3号线车辆段共址;与4、5号线在铁机村合设控制中心;与3、4号线共用赵家条和铁机村两座主变电站。采用集中供电方式、110KV/35KV两级供电制式,牵引供电采用直流1500V接触轨下部授电方式;综合监控系统采用以电调、环调为核心的集成方案,采用二级管理三级控制的体系结构;正线信号系统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移动闭塞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由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为总体设计单位,主要监理单位为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和铁四院工程监理咨询公司,主要承建单位有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参建单位有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于2014年10月26日开工,2017年11月29日竣工,2017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本工程设计理念新、盾构配置新、施工难度大、隧道长度长,工程实施风险大,项目部针对施工重难点进行科技攻关,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应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十大项二十九小项、创新技术十三项,获得省级工法六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十八项、出版专著三部,发表核心论文三十二篇,荣获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1、本工程开展了大直径地铁越江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受力性能研究,建立了考虑层间压力及剪力传递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大断面地铁越江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受力的现场测试,揭示了管片衬砌与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与内力分布特点,形成了地铁越江隧道复合式衬砌及其内部结构施做时序技术。
      2、本工程针对长距离穿越土岩交错复合地层,施工中开展了高水压强透水地层大直径盾构选型与刀盘刀具配置研究,世界上首次设计并应用了常压土岩复合刀盘,提出并应用了常压滚刀齿刀互换技术,研发了大直径泥水盾构防结泥饼冲刷刀与常压下高压水刀泥饼切割技术,建立了大直径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高水压强透水土岩复合地层高效掘进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形成了12项专利技术,克服了长达1.4km上软下硬高强度胶结砾岩复合地层掘进速度慢、刀具磨损快、更换难、刀盘结泥饼等众多世界级的难题,解决了长距离穿越软土地层与土岩复合地层的施工技术难题,保证了隧道按期完成施工和8号线一期工程按期开通。
      3、本工程是华中地区一次建成最长的地铁站内地下商业街,充分利用地铁配线上方空间在两站站厅间内布置长约600m地下商业街,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也为“地铁+物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建设典范。徐东站和汪家墩站结合配线两站间明挖,徐东站与汪家墩站连为一体,一次建成,总长约1006m,车站共独立布置20个出入口,并与周边商业地下空间连通,形成华中地区现阶段规模最大、最长的约600m地铁地下商业街,不仅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站点优势盘活地面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而且为践行武汉轨道交通“地铁+物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建设典范。
      4、本工程是国内首次引入大数据、信息互联、智能感知等新理念,以土建施工技术为主体,研发了盾构数字化、智能化施工新技术,开发了盾构综合监控平台,实现智能决策、辅助施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时解析故障、问题和缺陷的根源,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对加快盾构施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施工深度融合;实现集实时监控、安全监督、盾构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等多种管理手段于一体的盾构施工管理系统及平台。
      三、获奖情况
      本工程荣获“绿色施工科技示范评价”工程、施工现场获得“省级文明工地”、“湖北省市政工程金奖”、“中国铁建杯”、“中国电建优质工程奖”、“湖北省楚天杯”等荣誉。